提起西汉的灭亡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王莽篡汉,仿佛一个强大的王朝,是被一个叫王莽的野心家,凭一己之力给推翻的。
但咱们要是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,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。
一座百年大厦轰然倒塌,绝不可能只是因为最后那一下推搡,肯定是里面的梁柱早就被蛀空了。
而在这场漫长的倾颓过程中,有一个人的身影始终贯穿其中,她就是汉元帝的皇后、汉成帝的母亲,历经四朝,活了八十四岁的王政君。
她的一生,可以说就是一部西汉末年的活历史,她手握着象征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,拼尽全力想要维护刘家的江山,可到头来,人们却常常疑惑,她到底是汉室的守护神,还是那个亲手把钥匙交给“掘墓人”的糊涂家长?
要说清楚这件事,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公元前22年。
那时候,王政君的儿子汉成帝在位,而她的娘家王氏一族,因为她这个皇太后的关系,权势达到了顶峰。
她的五个兄弟在同一天被封侯,号称“五侯”,这在当时是何等的风光。
权力一大,就容易出问题。
王家的人在京城长安飞扬跋扈,圈占土地,欺压百姓,搞得天怒人怨。
这时候,有个叫王章的官员站了出来,他可是个硬茬,担任的京兆尹就相当于今天的首都最高行政长官。
他直接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,把王家人的所作所为一条条列出来,话说得非常重,直指外戚专权会动摇国本,请求皇帝赶紧把权力收回来,整顿朝纲。
这封奏折,不偏不倚,正好戳中了王氏集团的要害。
王政君的亲哥哥,当时担任大司马、总揽朝政的王凤,看到奏折后是又惊又怒。
他立刻拿着这份“罪证”去找自己的妹妹,也就是皇太后王政君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,王凤把矛头直指王章,说他这是在离间皇帝和太后的骨肉亲情,是在诽谤忠良。
这下,难题就摆在了王政君面前。
一边是国家的法纪和正直的臣子,王章说的每一句话都占着理;另一边是自己的亲哥哥和整个王氏家族的富贵荣华。
她该怎么选?
从一个国家的最高女性统治者的角度看,她理应支持王章,借这个机会敲打一下自己娘家,遏制一下这股不正之风。
但是,她也是王家嫁出去的女儿,她的地位和王家的兴衰是牢牢绑在一起的。
最终,亲情和家族利益压倒了理智和国家大义。
她选择了沉默,默许了哥哥王凤的处理方式。
很快,王章就在监狱里不明不白地死去了。
这件事在当时震动朝野,从此以后,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挑战王家的权威。
王政君的这次选择,看似是保全了家族的体面,实际上却是亲手砍掉了汉室王朝自我修正、刮骨疗毒的机会。
她为王家的无法无天开了绿灯,也为日后更大的祸患埋下了第一颗种子。
时间一晃到了公元前7年,王政君那个沉迷酒色、不理朝政的儿子汉成帝,在四十多岁的大好年华就突然死了,关键是还没留下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。
这下子,偌大的帝国瞬间陷入了继承危机。
朝堂上吵成一锅粥,各方势力都想推举跟自己关系好的人上位。
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,年事已高的王政君作为太皇太后,必须站出来主持大局。
她选择了一个人来帮助她稳定局面,这个人就是她的侄子,王莽。
为什么是王莽?
因为在当时所有人的眼中,王莽的形象实在是太完美了。
当他的那些叔伯兄弟们都在比着赛地奢侈享乐时,王莽却以谦恭、节俭、孝顺、好学而闻名。
他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,对待学者毕恭毕敬,社会声望极高,简直就是儒家道德的模范生。
在王政君看来,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娘家子侄,无疑是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最理想的柱石。
她需要一个信得过的自己人来掌控局面,而王莽无疑是最佳人选。
于是,在她的强力支持下,年仅九岁的定陶王刘欣被立为皇帝,也就是汉哀帝。
王政君以为自己下了一步妙棋,为汉室找到了一个忠诚可靠的“经理人”。
可她哪里想得到,她所倚重的这枚棋子,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是取而代之的巨大野心。
王莽在恭敬地接受任命时,那难以察觉的表情变化,预示着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大戏即将上演。
王政君这次的决策,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,她被儿子的荒唐和朝局的混乱搞得心力交瘁,急于抓住一根救命稻草,却没看清这根稻草的真实面目。
汉哀帝刘欣即位后,情况并没有好转。
他虽然一度想有所作为,比如推行“限田令”来限制豪强兼并土地,但这项改革触动了包括王家在内的权贵集团的利益,推行了一个多月就搞不下去了。
政治上的失意让他更加自暴自弃,转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宠爱美男子董贤身上。
他给董贤的赏赐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,甚至醉酒后说出要把皇位“禅让”给董贤的胡话,彻底把朝廷的规矩和皇帝的尊严踩在了脚下。
仅仅在位六年,二十五岁的汉哀帝就因为纵欲过度和政治压力而早早去世。
他一死,他所倚重的祖母傅太后和舅舅丁家的势力立刻土崩瓦解,朝政大权毫无悬念地落到了早已做好准备的王莽手中。
此时的汉朝,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。
历史走到了最关键的时刻。
王莽立了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刘衎当皇帝,是为汉平帝,自己则以“安汉公”的身份摄政,国家的实际权力已经全部转移到了他的府邸。
终于,他决定走完最后一步,派人去向姑姑王政君索要那方代表着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。
当使者站在七十二岁的王政君面前,理直气壮地提出这个要求时,这位老太太积攒了一生的愤怒、悔恨和绝望,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了。
她抓起玉玺,用尽全身的力气,狠狠地砸向大殿里的柱子。
随着一声脆响,玉玺被磕掉了一角。
她声嘶力竭地怒斥王莽及其党羽,说他们王家世世代代享受汉朝的深恩厚禄,如今却在国家危难之际,行此篡逆之事。
这声怒吼,是她作为汉家太后最后的抗争,也是她内心痛苦的宣泄。
但怒吼过后,她终究还是无力地松开了手。
她明白,大势已去,一个残缺的玉玺已经挽救不了任何事情。
这方被她亲手砸坏的玉玺,恰恰象征着被她自己一步步参与葬送的大汉江山。
她的一生,都在丈夫的懦弱、儿子的荒唐和娘家的贪婪之间周旋,她想当一个合格的“裱糊匠”,尽力维持住这座房子的门面,她把娘家人一个个推上高位,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支撑大厦的顶梁柱,却没想到,这些柱子在权力的滋养下,最终变成了蛀空大厦根基的白蚁。
她的悲剧在于,她的眼界始终局限在家族的荣辱上,而未能真正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去思考问题,最终,她所有的努力,都事与愿违,变成了加速王朝覆灭的推力。
宝盈优配-炒股最好用的手机软件-配资开户服务-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