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浦东一处占地400平米的繁忙仓库里,1988年出生的李楠几乎没有放下过手机。一边是传统批发市场的线下老客户在催货,另一边是拼多多店铺“涵果生鲜”后台不断响起的新订单提示音。
作为一名“果二代”,李楠继承了父亲的水果生意,但又凭借着对电商的敏锐嗅觉,将家族事业带上了年销售额近亿元的新台阶。其中,线上销售占比三成,而拼多多一个平台就贡献了线上流水的七成。
他不仅将洛川苹果变成了上海市场的“硬通货”,更让南汇水蜜桃、8424西瓜这些上海本地的“都市土特产”,通过一根网线,从长三角送向了全国的餐桌。这背后,是一个年轻商人的转型故事,也是一个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的生动样本。
转折点:从“看不上”到“流量真大”
李楠的电商之路,并非一帆风顺,对拼多多的认识更是经历了一次180度的大转弯。
他的故事始于父母辈的辛劳。“一箱苹果才挣几毛钱,每次我们都得运好几大车。”李楠回忆起早年随父母在上海批发市场打拼的岁月,那时的生意,赚的是辛苦钱。19岁正式入行后,他不满足于这种传统模式,将目光投向了脚下的这片土地——上海本地的特色水果。
▲上海特色水果丰富,多种水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。周良波|摄
“南汇水蜜桃皮薄汁多,桃香浓郁,是上海老爷叔和阿姨们的最爱。”然而,上海本地的人力和土地成本让其似乎注定了高售价。2018年,李楠开始试水电商,在传统电商平台卖起了南汇水蜜桃,但销路平平,并未激起太大水花。
直到2020年,在朋友的建议下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驻了拼多多。“刚开始也是那种思想,我们做的是好水果,怎么能上拼多多卖呢?”李楠坦言,最初的自己带着几分“看不上”的偏见。
然而,现实迅速颠覆了他的认知。一款单价不菲的进口金果猕猴桃,在拼多多上出乎意料地热销。“一下就把我的想法转变了。”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平台的巨大潜力和消费活力。他发现,拼多多不仅流量巨大,其在上海的用户画像也并非他想象的那样,“人群画像都是阿姨,年纪大的比较多,她们对价格敏感,但也特别看重品质。”
找对了平台,南汇水蜜桃的销路也瞬间被打开。如今,仅水蜜桃一个单品,他的店铺一天就能卖出超过600单,高峰期甚至能达到2000单。从最初的“看不上”,到如今拼多多占据其线上业务七成份额,李楠完成了关键的商业转型。
▲南汇水蜜桃种植基地内,果农们在桃子外裹上一层纸以防虫害。周良波|摄
宝盈优配-炒股最好用的手机软件-配资开户服务-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